“帆舶互市,蛮夷交关”:元代版的海外贸易“全球购”

芳谈历史/ 2022-03-01
864
43

元代的对外贸易分陆道和海道。在灭亡南宋以前,陆道贸易是主要的。沿着古代的丝绸之路。商队络绎不绝,通向中亚、西亚和黑海北岸。元代的丝绸之路,从敦煌沿天山南北路往西,又增加了经里海以北抵达黑海北岸的钦察道;不过波斯道依旧是重要的。这些陆道,我们在下面还要叙述。灭宋以后,海道贸易就逐渐在元代对外贸易中占了主要地位。这是因为海道贸易的地域更广,运载货物更多,来往更便捷,而且后来陆上交通又不时由于政治军事斗争而受到阻碍。

“帆舶互市,蛮夷交关”:元代版的海外贸易“全球购”

一、元代海外贸易的范围

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看,唐代中期以前,以陆道为主;唐代中期以后,海道贸易显著增长而且渐渐超出陆道。宋代的海外贸易十分繁盛,这种情况在元代直接地延续下来,并且有了新的发展。

宋代有海外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共五六十个,元代达到一百四十多个。宋元时海上贸易的范围,东到日本高丽,西抵波斯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在宋代,中国船只一般只航行到印度西南的故临(即元代的俱蓝),再往西就是大食(阿拉伯)船独占的海域。可是到了元代,中国船只已经常出现在阿拉伯海海面。

“帆舶互市,蛮夷交关”:元代版的海外贸易“全球购”

二、元代海外贸易的港口

元廷对海外贸易,总的来说,采取积极支持和鼓励的政策。海外的奇珍异宝对于蒙古贵族和各族上层人物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且他们中间一部分人又从事这种贸易以获取利润。通过海外贸易,元廷还可以抽分和征税,那是一笔不小的财政收入。因此,在1277年南未残余势力还没有彻底消灭的时候,元廷已经在泉州、庆元(今宁波)、上海、澉浦(在今浙江海盐县西南,今已湮塞)四地设立市舶提举司(简称市舶司)。

后增加广州、温州、杭州三地,市舶司多至七个。后又经改组合并,从1297年起,长期剩下广州、泉州和庆元三个。市舶司隶属于所在地的行省,仅一度设立泉府司进行专门管理。有元一代,先后有过几次海禁,但是每每禁后即开,海禁的时间几次加起来只有十余年。

“帆舶互市,蛮夷交关”:元代版的海外贸易“全球购”

广州是我国最早兴起的海外贸易口岸。在宋时,它在诸口岸中居于首位。元灭南宋时,广州屡遭兵燹,其海外贸易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只是后来又慢慢恢复过来。在这种情况下,泉州的地位就突出了。1278年,元延通过归降的蒲寿庚(南宋泉州市舶提举,熟悉海外事务)向海外各国表示欢迎前来互市。从此,泉州这个口岸迅速繁荣起来,成了元代中国的第一大港,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

这里,“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殊方别域,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号为天下最。”这里,当时有许多刺桐树,因而在世界上以刺桐城著称。1289年,元廷设置了从泉州到杭州的海道水站,使泉州的外来货物可以从杭州经由大运河直达大都。这样,海外贸易的通道和内河航运的干线就全都联系起来了。

“帆舶互市,蛮夷交关”:元代版的海外贸易“全球购”

除了泉州和广州,以庆元为中心的江浙沿海口岸也是兴旺的。江浙地区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可以为海外贸易提供丰盈的货物。不过,南宋的京城在临安(今杭州),为了京城的安全,这一带港口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元代不同了,京城在大都,元延更愿意江浙港口得到发展,以便于控制和联系。所以,在设置七个市舶司的时候,其中五个都在江浙沿海。

以后虽然这一带只剩了庆元一个市舶司,但是谦浦、上海、太仓等口岸还是不断在发展。庆元是繁盛的:“是邦控岛夷,走集聚商舶,珠香杂犀象,税入何其多。”澉浦从一个小镇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贸易港。上海在1291年由镇立县,取代了南宋时华亭在海外贸易中的地位。太仓是漕粮海运的重要码头,这里也有海舶出入,成了“蛮商夷贾,辐辏而云集”的地方。来往日本、高丽的海舶一般驶至上述江浙港口停靠,不会南下泉州或广州。

“帆舶互市,蛮夷交关”:元代版的海外贸易“全球购”

三、元代海外贸易的政策及航海技术

元廷在广州、泉州、庆元等处设立市舶司,目的是要控制海外贸易。为此,元廷在1293年制订了市舶法则23条,并在1314年修订了一次。当时,从事海外贸易的船只称为海舶或舶船,外国的海舶也称番舶,进行海外贸易的货物称为舶货。按照规定,中国的海舶在开洋前要向市舶司报明船只的大小,船上的成员,所载的货物和所至地方,官方验核后发给公据。出洋以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返回,并“不许越投他处”

海舶回来,必须向市舶司报明运回的舶货,由市舶司进行抽分。从1283年起,精货抽十分之一,粗货抽十五分之一。1293年的市舶法则增订:抽分以外,另征三十分之一的市舶税。1314年修订法则时,又把抽分的比率增加了一倍,即精货抽十分之二,粗货抽十五分之二。对于入口的番舶,也进行同样的抽分和征税。此外,又禁止一些货物贩运出口,如1293年法则规定:金、银、铜钱、铁货、男女,不许下海私贩诸番。上述种种规定,凡有违反的,轻则没收货物,重则判处刑罚。

“帆舶互市,蛮夷交关”:元代版的海外贸易“全球购”

元代的市舶司也组织“官本船”贸易。所谓“官本船”贸易,就是由市舶司提供海舶和货本,招选商人出海贸易,所得赢利,官七商三分成。同时,元廷还允许权贵、官僚从事海外贸易,只是要求他们照样按照法则接受抽分和征税。至于一般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称为舶商,在元代的户籍上列为舶户。这种舶户自然都是富商大贾。他们自备舶船和货本,招雇船上人员,来往诸蕃之间牟取厚利。舶商往往还招揽一些自己没有船的中小商人搭舶贩货,这些人被称为“人伴”。

当时的海舶是一种尖底帆船。一般的海舶比漕运海船还要大一些,大致上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载重量为二千石左右。海上有狂风巨浪,所以元代造出的海舶,

文章内容由作者创作,作者负责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出海易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作者和/或本网站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chuhaiyi@baidu.com,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文章来源:百家号,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出海易立场。
来源: 百家号
优品推荐

填写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