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据商务部网站周四消息,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在谈到今年前5个月外贸运行情况时表示,商务部高度关注外贸企业在原材料价格、汇率波动、海运运费等方面面临的困难挑战。
周一公布的海关数据显示,5月,我国进口金额同比增长51.1%,增速较上月扩大8.4个百分点,续创2011年2月以来新高。大宗商品进口增长尤为显著,其中,进口铜矿砂同比增长99.5%,进口原油同比增长103%,进口铁矿砂同比增长105%。
原材料价格猛涨的同时,消费品价格涨幅却有限,导致下游生产企业利润受到大幅挤压。以钢铁工业为例,5月24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报告指出,4月以来钢材价格上涨速度较快、幅度较大,令造船、家电等下游用钢行业难以承受。
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需求复苏的带动下,全球海运运费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不断走高。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5月平均值为2180.43点,较4月上涨15.0%,月末较月初上涨10.7%。
此外,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也令出口企业利润受到极大挤压。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3%,低于上月2.1个百分点,若不考虑今年2月春节放假因素,是去年9月以来首次回落至临界点以下。
人民币升值对小型企业的影响更加明显。以制造业PMI为例,5月,大、中型企业PMI在扩张区间持续上升,但小型企业PMI回落至临界值以下,供需两端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近期,无论是大宗商品还是人民币都成为监管层重点关注的对象。
5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和发展。会议指出,多措并举帮助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应对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这是当月国常会第三次“点名”大宗商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
5月23日,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召开会议,联合约谈了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行业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企业,并提出密切跟踪监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加强大宗商品期货和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对违法行为“零容忍”。
6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密切跟踪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切实做好价格预测预警工作,进一步了解相关市场主体经营情况,摸排违法违规涨价线索,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规范价格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价格司、价格认证中心、价格监测中心、价格成本调查中心相关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5月中旬以来,以黑色系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出现了明显回落。国家统计局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1年5月下旬与5月中旬相比,16种产品价格上涨,30种下降,下降种类数比上一期明显增加,其中黑色金属系降幅最大,普遍超过10%。
人民币方面,5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明确表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两天后,央行网站刊登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答记者问称,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5月27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对汇率的表态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会议强调,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应积极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状态,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
5月31日,央行宣布自6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7%。在央行采取行动后,上周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反弹了0.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