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之前受传统的“君王”思想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以“朝贡”为主,因此“海禁”政策成为对外关系的主流。然而,现实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随着商品经济的日趋活跃,海禁政策屡次受到挑战,一些先进之臣呼吁朝廷改变对外贸易政策。
明中后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明政府局部开放海禁,私人海上对外贸易合法化,商人地位逐渐提高,海上对外贸易思潮也进一步扩大。
一、明前期朝贡思想主导下的异议
明初,朱元璋在经历了短暂的开海后,出于对统治的考虑,又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同时在法律中规定海禁,并不许后世改变,朝贡成了对外贸易的唯一途径。但是社会的发展是有其一定的规律的。
一方面,朝贡体系对交易双方都有许多的限制,不能实现贸易互通有无的目的。而朝贡活动本身“怀柔远人”、“厚往薄来”的思想内涵,使其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交换行为,非常消耗国家财力,国家财政的经济负担因此加重。
另一方面,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再要求扩大商品交换的市场范围,民间要求开放海外贸易的需求愈加强烈。私人海上贸易就在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情况下畸形发展,屡屡存在且日渐扩大。
洪武二十七年,“缘海之人往往私下诸蕃贸易香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