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852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明朝时期,封建统治过于集中,国家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全国上下都被严格的封建统治所支配。
在明朝末年,皇帝不允许其他国家的船只进入国内,甚至要求居住在海边的人民全部迁入内地居住,这一行为充分体现出明朝末年皇帝对于其他国家的警惕与排斥。
由于长久的闭关锁国,皇帝仍然认为我国是天朝上国,其他国家都应当对我国俯首称臣,并且禁止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
由于明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人民对于皇帝的这种政策十分不满,并长期存在暴动现象。
直到明朝后期,闭关锁国的政策已经无法锁住人民想要与其他国家展开联系的心情,我国的国门被迫打开。
欧洲市场对于我国瓷器,茶叶等物品的需求量巨大,中国特有的丝绸逐渐成为其他国家备受喜爱的商品之一。
越来越多的人们也开始发现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并加入到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之中。许多国家都对我国所出口的东西表示认可,于是短时间之内,大量的白银迅速涌入我国之中,货币“白银化”现象开始出现。
一、货币的白银化现象
1、导致货币白银化的内部原因
明朝时期,货币白银化现象并非一日而形成,而是在较长时期内逐步出现。据《明史》中记载,明朝时期货币白银化主要原因是由中枢机构下令而实现的。
在过去,百姓的生存来源主要是以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为主,那时每一个民众的经济差距较小,普遍处于基本吃饱穿暖的状态。
伴随国门被打开,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与其他国家展开贸易往来,随后获得大量资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人们在看到贫富差距之后,便也开始投入到贸易往来之中,而这也是导致货币白银化发展的重要内部原因之一。
2、明朝货币白银化发展的外部原因
明朝时期的统治者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并不允许本国居民和外国展开贸易往来,但是这种政策所带来劣势较多,同时也无法锁住人们异动的心。
直到明朝末年,我国国门被迫打开,越来越多的外国居民开始发现我国特有商品的好处,例如丝绸,瓷器等等。外国居民为获得更多利益,彰显自己的身份,开始与明朝居民展开大量合作。
二、瓷器得到国外人民的认可
1、瓷器发展与货币白银化之间的关系
自唐代时期,瓷器就开始外销其他国家,国内外群众都可以在对外贸易中收获大量利润,但是明朝的统治者却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禁止瓷器外销。
这一政策无疑切断了国内外人民发财致富的道路,因此许多人对国家这一政策的颁发表示出大量的不满。
直到明朝中后期,朝廷的体制开始松散,国家对于民间对外贸易的管控力度开始下降,民间的对外贸易开始出现。
大量的瓷器出口到外国,而当时国际通用的货币主要以白银为主,而拥有瓷器也是国外人民富硕身份的象征。短时间之内,许多国家与我国民众展开瓷器贸易往来,而交易媒介也主要以白银为主。
2、瓷器外销的海上禁令
明朝的统治者禁止居民展开海上对外贸易,甚至要求许多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居民搬到内陆中生活。
明朝中后期时,私人贸易发展十分迅速,部分西方国家为获得更多利润而逐步打开东方贸易的海上航线,瓷器贸易也逐渐开始在海上展开。
但是皇帝却禁止展开海上贸易,并颁发“海上瓷器禁令”。这一政策一经颁发便得到许多民众的不满,但出于对统治者的尊重,人们不得不听从统治者的命令而寻求其他出路。
三、对外贸易对于国内外国家的影响
1、对外贸易对本国的影响
明朝发展初期,皇帝禁止展开对外贸易,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人们被迫遵从这一政策而回归到小农经济的发展本质,即自给自足。
国家的贫富差距较小,每一位民众都可以在丰收之年吃饱穿暖,但是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走向却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直到明朝中后期,皇帝开始不再严格要求民众禁止和其他国家展开贸易往来,明朝经济开始逐步上升。
2、对外贸易对外国的影响
我国自唐宋年间就与其他国家展开贸易来往,不同国家将各自的商品出口到其他国家之中以谋求更多利益。
而我国的瓷器、丝绸和茶叶是其他国家做长期追求的物品之一,常年受到其他国家的追捧。
在明朝后期,国家逐步放松政策,不再强制要求居民禁止展开对外贸易。据调查,当明朝重新打开国门之后,大量的白银都涌入我国,其他国家白银流失现象严重。
货币白银化是一种现象,也是胜利的象征。我国的丝绸和瓷器等商品长期受到其他国家的喜爱,短时间之内,其他国家大量的白银都涌入到我国人民的口袋之中。
而瓷器外销不仅可以增加国内人民的财富,也可以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明朝初期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十分低迷,在明朝中后期时,皇帝发现出社会的经济问题,并逐渐改变这一政策,放宽对于人民的束缚,经济开始回转。
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