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在外贸领域的快速成长,已经可以和国企齐头并肩,两者之间并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有机互补,“琴瑟和鸣”。
1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2019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1.54万亿元人民币,比2018年增长3.4%。其中,出口17.23万亿元,增长5%;进口14.31万亿元,增长1.6%;贸易顺差2.92万亿元,扩大25.4%。其中,民营企业首次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2019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3.48万亿元,增长11.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2.7%,比2018年提升3.1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在外贸舞台上已经唱起了主角。
民企外贸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我国政府对于民营企业从事对外贸易的大力支持和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的建设功不可没。2004年,《对外贸易法》实施,正式让外贸对民企敞开了大门,在之后的十几年里,进出口退税、鼓励企业所有权、经营权相分离、简化进出口程序,改审批制为登记制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民企从事对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当然了,这与民营企业自身的独特优势也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具有极强的海外市场拓展能力,其贸易伙伴相较国企更加多元,同时借助中国香港等重要国际化的商业中心,民营企业可以迅速将触角伸向世界各地。再加上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等领域都具有巨大潜力,可以及时发现国际上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优化生产经营,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有句俗话,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民营企业中,虽然单个企业往往在资本、人力等方面不具有足够优势,但因为经营灵活和手续简单,民营企业间往往更容易展开合作。产业链纵向和横向的合作能够快速促成产业集聚,降低交易成本,也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而且,这种有机的团结可以应对一定程度上的需求冲击,上下游企业积极合作,可以有效转移市场波动风险;在某个单一市场出现问题时,也可以迅速进行战略转移,不必再耗费过多的新市场开拓成本,这也有效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
民企在外贸领域的快速成长,已经可以和国企齐头并肩,但两者之间并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有机互补,“琴瑟和鸣”。过去,我国所有对外贸易都是由国家统一经营的,如今,民营企业的成长已经可以担负起我国进出口中市场商品贸易的任务,而国有企业则更多地从事基础建设输出,例如高铁建设等。差异化的经营既增加了我国总体外贸体量,也避免了两者之间的竞争。
民企发展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多少代企业家、政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但这还不是终点,未来,民企外贸还将面临更大更多的挑战。但是,我们的民营企业从来不怕挑战,面对再艰苦的环境、再残酷的竞争,一样可以团结在一起,共同焕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夺目光彩。比如在5G领域领跑全球的华为,鸿富锦、冠捷、南宁富桂精密工业等形成的中国高端电子制造产业集群等,他们一起造就了中国创造、中国制造的民营企业传奇。
综上,笔者认为,民营企业在外贸领域的突出表现,证明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至关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的快速成长能够和国有企业形成牛角之势,引领我国进出口贸易蓬勃发展。初心不动摇,对于面临的挑战,我们还需要继续坚持鼓励民营企业从事外贸,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制度帮助,为民企减负。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盘和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