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823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前工业社会,人们主要依靠陆路和水路进行商品货物的运输、贸易。相比较陆路运输的高成本来说,水路运输明显成本较低,运输量也有很大的提高。如此优厚的条件,通过自然河流、运河进行货物转运,自然成为商业贸易发展的重点。
唐宋时期,国内的海上贸易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也是此时确立的。
这是连接中国与海外各国的航海路线,是古代中国海道交通大动脉。海外贸易的繁荣发展,只是“唐宋变革”的一个侧面。
宋朝海外贸易的繁荣,是宋朝经济全面高涨的一种表现。宋朝的海外贸易,成为考察十三世纪水路运输,对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影响依据。
本文以宋朝的水路运输和海外贸易为例,从物流运输的角度。验证了十三世纪,中国的水路交通运输,对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国际贸易的相关文献,加强了人们对于宋朝海外贸易重要性的认识。
历史背景
1、宋朝的海外贸易
中国的海外贸易,在秦朝时期就有记载。汉代至南北朝,海外贸易也有所发展。到了隋唐五代,规模更是在不断扩大。
特别是唐代,开放的国际文化、繁盛的艺术和科技水平吸引其他国家使臣来访。同时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也在逐步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唐代中期以前,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尽管海道贸易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但陆路贸易的“丝绸之路”仍占主要地位。进入唐代中期以后,海道贸易显著增长,逐渐超过了陆道对外贸易。
直至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使出口商品的供给地移至东南地区。再加上造船业的发达和航海技术的先进,海外贸易的规模显著扩大,宋代对外贸易的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海上。
2、宋朝的水路运输交通网
在十三世纪只靠人力或马车进行的陆路运输,效率低、成本高、风险大,并不占据物流运输中的优势。
为了更好的进行商品交易,水路运输成为一项新的选择。公元584 年,隋文帝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使得南北物资的运输更加便捷。
宋朝的水运交通也极其发达,北宋时期黄河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同时也为周边物资的运输提供通道。
当时的人们根据黄河及其支流的走向,修建了以开封为中心的“漕运四渠”。成为开封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对开封影响重大。
南宋时期由于完全丢失了北方疆域,黄河的运输作用也就不复存在,大运河的功能更是丧失。
此时的南宋形成了以长江为主,运河水道为辅的水路交通运输系统。长江的上游通航处最远可至成都,经荆楚地区,抵达下游江南入海口。它将富庶的巴蜀地区与中原、江南连成一体,物资运输在长江上更是便捷、高效。
二、数据与变量
数据计量中,无法直接测度海外贸易对水网的依赖。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灾害中,洪灾对贸易的影响,来看出海外贸易对水路交通的依赖。
1、计量策略及结果
洪灾首先会影响水路运输,如果能够观察到洪灾对海外贸易有显著影响,那么可以认为当时的海外贸易依赖水路交通。
通过对这一影响是否表现显著进行官策,可以得到海外贸易是否受到水路运输影响的结论。
古代中国的都城除了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以外,还是消费中心。通过海外贸易流入的进口品,其主要消费市场也为都城。所以市舶司所在地与都城之间的距离,会对进口品数量和贸易收入额产生影响。
离都城越近的市舶司,贸易收入越大。洪灾会影响水路交通。进而会对海外贸易产生显著的影响、水路运输条件越好的市舶司,海外贸易收入受到的影响越大。
2、进一步识别
宋朝的水路交通运输系统,由长江、黄河、珠江等大的自然河流、京杭大运河等人工开凿的运河、大的湖泊,如太湖、洞庭湖和鄱阳湖、沿海的海路构成。由此可见水路运输,与水网分布息息相关。水网分布越密集,水路运输就越发达。
宋朝在唐朝的基础上,系统化并建立了“市舶司”。它是专门掌管海外贸易事务的政府机构,类似于今天的“海关”。水路运输条件,会对市舶司的贸易收入产生显著影响。
市舶司所在地的自然河流和运河分布越密集、水路运输条件越好。当地的贸易收入就越高,海外贸易的发展越好。发达的水路运输系统,促进了商品货物的流通。使得宋朝的海外贸易规模较大,商品经济更加繁荣。
十三世纪时期,运输成本较低、货运数量较大的水路运输系统对货物的流转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利用宋朝发生的洪灾这一外生冲击,对市舶司的海外贸易收入额进行回归。得出洪灾的发生,对海外贸易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
海外贸易的发展依赖于发达的水路交通运输,证明水路运输的发展促进了海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参考文献:
《宋代广州香药贸易史述》
《宋代海外贸易》
《宋代市舶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