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亿恩年会主讲嘉宾辛斌作了《SEO已经死了吗?》的专题报告。作为一个带领团队创造了数个纯SEO(白帽)流量3400IP-4000IP的外贸B2C网站的传奇人物,他从国内SEO现状开始,运用互动-Google重要排名因素理论验证详实讲解了SEO生存现状。
SEO现状
辛斌认为:对于SEOER,由于SEO进入门槛相对低,SEO人员的市场需求很大,越来越多的人从事SEO行业。而很多人从事SEO几个月,发发外链,网站某些关键词有排名了就认为自己会SEO了,然后有的人就去接单或者吹牛……
而对于企业而言:现在的很多做正品的公司老板没足够耐心去等SEO发挥见效。原因是SEO要养一票人,老板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支持公司的运转,他更多要看到的是更快速的营销方式,为其带来的利润效果。但是很多SEO还在做伪原创,垃圾外链,说不定哪天就被google给拔毛了。
“虽然SEO效果体现在关键词排名上面,但是排名不等于SEO。月工资1500-2000的SEO也是SEO, 16-20k的SEO也是SEO。这个差异归根到底是SEO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比如对网站结构布局,用户体验,内容建设,关键词分析,内链建设,竞争对手分析,推广运营,网站外链获取的渠道等都要清楚。夫唯老师的SEOWHY上面招聘SEO总监16K~20K+”辛斌告诉亿恩网。
SEO真的死了吗?
“SEO真的死了吗?其实不然,每个行业都像大自然,有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道理,SEO也是如此,现在哪些人说SEO已死?”辛斌告诉亿恩网。
说SEO已死的大多数都是经常被K站的,就知道发发外链的。随着搜索引擎技术越来越成熟,搜索引擎算法不断的更新,很多seo要么就是被搜索引擎k站的,要么就是被搜索引擎降权的等等。随着搜索引擎的逐步完善,玩法只会越来越多,seoer的优胜劣汰,任何行业都是这样的淘汰掉旧的方法。但是我们看到做的好的网站也大把大把的,比如:
Google重要排名因素理论验证
1、搜索、点击对排名的影响。Google算法经过一系列改进后现在更加brand biased/domain-biased, 用户行为等。
关于这些,Rank Fishkin(moz.com联合创始人之一)做了一个测试:On April 30th, at 6:03pm Pacific,Rand Fishkin 在谷歌搜索imec lab(退出登录情况下搜索),他的一个博客排在谷歌 US第7, 然后他在twitter上面发表了让他的粉丝搜索”IMEC LAB” 然后点击他的博客的帖子,几个小时过去了,大约175-250 人看到了他的tweet并且行动了, April 30th那篇博客来自谷歌搜索的访客有228 , 29号只有7个人,说明绝大多数人是看到twitter上的帖子然后搜索进来的,9:01pm Pacific, Rand 搜索了排名,结果排名排在google第一位(退出登录,没有特别区域,美国结果)
推测:结果变化可能跟搜索请求和点击有关系,但是也可能跟twitter上面的互动或者获取了新的链接或者是测试之前做的事情的影响。
2、各个国家的搜索结果 Canada(currently #9), Australia (currently #7), New Zealand (currently #6), the United Kingdom (currently #8), South Africa (currently #6), and Ireland (currently #8)
推测:有绝大多数的搜索和点击来自美国,这是唯一一个排名改变明显的地区,搜索请求和点击可能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影响排名的因素(特别是对于长尾词,很少搜索的请求)
总结
根据美国知名的互联网统计公司、互联网流量跟踪分析公司和市场调研公司ComScore统计:
2008年12月份有89 billion searches;2009年12月份有131 billion searches,到2010 年搜索数量仍然呈增长趋势。
辛斌认为:“SEO没死, 只要有搜索存在,就有SEO存在, 只是不懂优化的会死,运营好的还是好好的。”
(编辑:李文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亿恩微信:(enecnews) 每天为您推送最新、最热干货!
声明:转载本文不得修改标题及原文,并保留来源以及原文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索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