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亚马逊卖家中流传着这样的经营之道:小卖家走量,大卖家打品牌!秉持这样的经营理念成就了不少的卖家,可谓赚的盆满钵满。即使是放到现在,这个经营之道里面有值得肯定的一点就是——准确的对自身做出了定位——这一点是成功的第一步。
先说定位
定位就是运用“木桶长板理论”从自身出发寻找比较优势,准确的定位是能够活下来、经营下去、甚至成长为大卖家打造自身品牌的开始,不可谓不重要。定位的问题需要思考两个问题,现有资源与市场需求。
现有资源
一个新手与一个资深大卖家手中的资源绝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一个B端工厂与C端批发商也是不同的;一个运营起来捉襟见肘创业型的团队与一个资金量充裕的成熟公司也是有天壤之别。
他们的创牌之路也只能是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好多的论坛上面有人出点子:寻求货源时候可以从自己搞生产开工厂的亲戚朋友那里进货。我想这不免有些太狭隘了,我要是转型做卖家都没有这样的亲戚朋友。现代社会的分工带来的便利已经远远超过了有那么几个亲戚朋友。
市场需求
已有的、创造性不高的市场需求交给市场调研公司去完成就可以了;那些未知的需求就难了一些,目前市场上未有,但是一旦创造出来需求有可能成为现象级的事物。我等凡人还是不要想着去创造了,因为从心理学上讲这属于人的特殊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小卖家走量,大卖家打品牌放到现在已显得不合时宜了
各种门槛的拉升,小卖家走量取胜模式将会变得越来越难走。无论大小卖家打造自身品牌将会变成一个必然选择。
品牌打造的着手点就是接触点管理,品牌塑造的本质就是一步步强化你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
离开产品谈品牌也是“俩老婆谈恋爱——白谈”!尤其是成长中创牌期的卖家更是得以产品作为承载。
我们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呢:一个你见过一次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你会感觉今后与他会面的机会变得增多,事实也是这样的,了解的东西你不会爱上它,只有深入理解的东西你才会喜欢上它。这是心理学中的著名理论,放到品牌塑造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亚马逊卖家试着想一下你的产品在与消费者可能见面的几个场景:可能直接来自于关键词搜索;也可能来自于相关度的排名;也可能是来自于折扣的吸引;也可能来自于社交媒体的导引;也可能是来自Listing设计的吸引力;也可能是FBA发货留下的优质服务以及好评率、绩效考核指标等。
品牌塑造就是管理好这些场景,在对的时间(选择营销时机)遇见对的人(选对目标客户)做出对的事(卖出产品)
这就好比俩人谈恋爱的时候,初期约会地点都会选择高大上的场所,而不是去一些人多吵杂屌丝经常出没的地方。
打造品牌的第一步就是顺利的卖出产品,管理好接触点留下美好印象。循环往复,通过产品所传达的品牌价值就会不断的累积,最终成长为知名品牌。
打造品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阻碍品牌形成的因素也有很多,需要处于一线搏杀的卖家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经营!
2016元宵已过,不再有拖沓偷懒的理由,重返事业开始拼搏吧,让接下来的每一天都不虚度!
(编辑:亿恩 毛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亿恩微信:(enecnews) 每天为您推送最新、最热干货!
声明:转载本文不得修改标题及原文,并保留来源以及原文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索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