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家之家」推出《跨境电商下半场》系列报道,与业界朋友一起观察、交流和探索跨境电商下半场,并刊发在精心打造的跨境电商深度内容公众号「合远跨境山海汇」上。“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让我们,多一种角度,共同拥抱中国人的大航海时代。
出品:卖家之家
作者:晟远
编辑:Wum
8月5日,*ST跨境(002640)发布重大诉讼仲裁公告,让其众多供应商再次揪心。
继6月4日,工商银行向深圳中院申请对深圳环球易购进行破产清算之后,建设银行和中核华泰分别对*ST跨境(002640)及旗下公司,提起诉讼,涉及金额4.1多亿元。
此外,跨境通全资子公司深圳环球易购尚有未披露的小额诉讼、仲裁事项38项,涉案金额合计5519.99万元;劳动争议案件25项,合计金额728.42万元。全资子公司山西百圆裤业有尚未披露小额诉讼事项1项,涉案金额510万元。
在银行、国企纷纷对*ST跨境(002640)及旗下公司提出诉讼乃至破产申请,要求债务优先受偿权之际,很多被欠款的供应商则极力避免深圳环球易购破产,目前部分供应商已经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寄送《关于深圳市环球电子商务优先公司不破产申请书》。
从去年以来,环球易购、执御等跨境电商头部明星企业,被供应商堵门讨要欠款的新闻便不断传来,至今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缘何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之际,供应商总是成为那个容易受伤的人?
近两年供应商们对跨境电商的心态有哪些变化?
告别闷声大发财的野蛮生长后,供应商们与跨境电商卖家们如何共同面对下半场?
「卖家之家」的《跨境电商下半场》系列报道,通过与大量供应商、卖家、服务商交流,为您带来前沿报道。
01
押注跨境电商
就在几个月前,大量供应商们还在主动寻找卖家们合作。

3月20日,首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简称“跨交会”)在福州落下帷幕,三天的展会吸引了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2363家企业参展。会场内,13个品类展区人头攒动,6.2万名专业客商到会,远超会前预测的2.5万人。据大会组委会现场随机摸底调查,参展的供应商普遍表示展会成效远超预期,其中约25%供应商有现场成交记录,约80%收到意向订单、明确询盘和后续洽谈意愿。据不完全统计,三天展会期间共达成意向成交金额超35亿美元。
“跨交会”仅仅只是一个缩影。从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线下展会逐步复苏之后,跨境电商展就成为了会展业的新风口,大大小小以跨境电商展会便呈现井喷之势。据「卖家之家」不完全统计,仅去年6月深圳一地就推出了至少六场大型跨境电商展。即便如此,几乎所有的跨境电商展都是熙熙攘攘。有业内人士表示,跨境电商展会火热,并不一定代表供应商和卖家们彼此之间有着巨大的真实需求,而是反映市场,尤其是供应商对跨境电商的信心和追捧。
原因有三,一是跨境电商想象力惊人,据商务部数据,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31.1%,其中出口增长40.1%。而目前跨境电商仅仅占到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五左右,随着海外电商渗透率的提升,前景诱人。其二,随着海外疫情影响,以往在对外贸易中扮演至关重要角色的海外传统外贸商受到冲击,出现了很多弃单现象,使得外贸工厂等供应商纷纷寻找新的贸易通路,跨境电商被寄予厚望。
第三,国内电商整体增长趋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6万亿元,增长14.8%,去年拼多多GMV增速从以往的200%下探到66%,阿里巴巴GMV增速仅为15%,勉强跑赢大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跨境电商成了国内互联网巨头的新增长曲线。阿里巴巴最新披露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目前阿里巴巴生态已服务2.65亿海外用户,Lazada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90%,Lazada归属的“跨境及全球零售商业”业务取得营收108亿元,同比大增54%。随着国内电商平台、卖家、资本等争相涌入跨境电商市场,与之紧密相关的国内电商供应链也紧随而动,奔赴自己的新战场。
因此,押注跨境电商,就成为了国内众多供应商不约而同的行为。
02
供货供成股东
有人欢喜入场,深怕错过风口,有人想转身离开,奈何已经押上身家性命。

环球易购、执御等企业,曾几何时,都是跨境电商行业的明星企业,想成为其供应商,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可能的。但就在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整体高歌猛进的高光年份,这几家企业却进入了大败局。最先感受到倒春寒的,就是这些企业的供应商。
2020年4月3日,曾经融资6500万美元,被称为中东跨境电商黑马的浙江执御,面对上门讨债的供应商,发表了一份致供应商公开信。除了安抚供应商,给出欠款解决方案,表示执御愿意通过债转股或分期付款的方式,与供应商协商解决,同时还在信中阐述了一番未来中东市场机遇。
同样混到被供应商堵门讨债的地步的,还有曾经的“跨境电商第一股” ST跨境通(002640)。去年9月,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报道了,ST跨境通(002640)子公司环球易购拖欠大批供应商货款的新闻。在去年这种跨境电商整体爆发的行情下,这家超级大卖居然拖欠了超过500多个供应商,从5万到数百万元不等的货款。众人乍舌之际,很多供应商也一度寄希望于市场回暖,环球易购能顺利清理库存,偿还货款。
但过了一年多时间,这些企业和供应商们都没有等来峰回路转。
“妈,我对不起你,养不起你了!我被欠钱了!”
今年7月13日,一位被欠款数十万元的深圳供应商,忍不住在浙江执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办公室门口放声痛哭。相关视频在跨境电商圈子内被大量刷屏,再次将执御拖欠供应商的问题拉到聚光灯下。
两年来,执御的供应商们用尽了各种方法催讨欠款。找执御高层沟通,要么就是避而不见,要么就是已经离职。执御给出的欠款打骨折和分期付款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普遍认为是霸王条款,不予接受。甚至有供应商遭遇了,后台供货数据被执御单方面修改,关闭登陆权限等情形,不得不诉诸法律。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执御的创始团队已经全部退出,今年5月25日,执御的法人已由“李海燕”变更为“汪睿涵”,文奇、宗佩民、李家庆、原野、周俊这些董事全部退出。如今,汪睿涵任执御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杨廷辉任监事。
环球易购供应商的催款之路也是荆棘遍布。5月份,ST跨境通(002640)将环球易购服装事业部独立,设立深圳飒芙商业,与环球易购并列为子公司。6月4日,环球易购被工行申请破产。到了7月19日,ST跨境通(002640)邀请了300位环球易购供应商债权人与会。
会议中,ST跨境通(002640)提出了两个债务处理方式,洋洋洒洒的方案,核心就是三个字“债转股”。但无论是成为飒芙公司的股东,还是成为一个只有飒芙公司10%股权的“空壳公司”的股东,都不能保证这些供应商们能够拿回他们应得的欠款。“债转股”的方案自然引起了现场供应商的极度不满,会场中的供应商几乎都没有同意跨境通的方案。
一位同时被环球易购与执御欠款的供应商,在社交媒体恨恨地说道,以后再也不会考虑给跨境电商供货。
03
“今年深圳无大卖”
如果说环球易购、执御拖欠供应商货款只是个别案例,无法代表全局,那么从今年4月份底开始,亚马逊重拳出击,打击刷单、塞小纸片等行为,则给卖家和其身后的供应链带来了难以承受之重。随着帕特逊、通拓、有棵树等众多头部大卖相续中弹,众多店面被封,店内资金和FBA仓内货物被冻结,一时间行业人心惶惶。

依据亚马逊《卖家行为准则》及《亚马逊服务商业解决方案协议》“通用条款”第3条,对于刷单行为,亚马逊可以对相关账户采取“取消商品、暂停或没收付款以及撤销销售权限”等相应举措。一旦被封号,对于跨境企业来说,库存积压是最为致命的。
“如果处理不好积压情况,那么这部分库存就会成为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引发供应商、物流商款项难付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一位业内朋友向「卖家之家」透露,一些被封店的卖家目前都在忙着拆标,清仓甩卖。“坂田五虎中某个品牌产品,在海外仓有50万的存货,但由于店铺被挂,最终落得废品回收的下场。不仅如此,在同个海外仓内还有近5万个SKU,每个月几乎要1万英镑的成本损耗,最后以3千的打包价清仓卖出。”
除了积压的库存,还有被冻结的存量营收。根据《亚马逊服务商业解决方案协议》中的“交易处理服务条款”,平台卖家无权直接向任何买家收取销售收入,其销售收入将保留在适用 Amazon Payments 代理的账户中,由亚马逊根据买家指示拨出货款,此外,该协议还规定:“该款项可能会发生信用卡拒付、可能被撤销,也可能被我们按照本协议的规定扣留,用于处理预计会出现的索赔”。因此卖家账号被封后,账户资金余额能否取出,就是未知数。此次风波中,有棵树被亚马逊平台冻结资金高达1.3亿元,就是源于此规则。
根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统计显示,在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亚马逊平台上被封店的中国卖家已经超过5万,行业损失金额预估超千亿元。“现在深圳无大卖,越大越受伤。” 采访中,有朋友对「卖家之家」如是感慨。
04
被连坐的供应商
大卖们的船翻了,搭船出海的供应商们也倒了血霉。一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外贸工厂负责人介绍,很多出事的大卖其与供应商都是常年合作的关系,往往都包了工厂的某几条厂线。实力稍弱一些的中型卖家,没有包厂线,但通常也会有长期合作的工厂。一般来说,卖家会和工厂约定,下单时根据产品,双方约定一定比例的预付款,让工厂用于备料。工厂会给这些卖家一定的账期,不同类目的账期也有所不同,3C类大概是30天到45天。

以3C类目的龙头企业安克创新(300866)公布的财报显示,2020年,安克创新的存货周转天数达到了93天(大于3个月)。3C类外贸工厂假如给予合作卖家30到45天账期,意味着工厂无息承担了卖家三分之一或者一半的备货资金。
跨境电商深似海,从此现金是路人。工厂的账期对于普遍犯有资金饥渴症的卖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运营支撑。但对于利润并不高的外贸工厂来说,给出账期除了挤占了自身的现金流,还意味着与卖家成为了同一条绳上的蚂蚱,承担极大的风险。
文鼎海外仓福州公司总经理姚俊杰告诉「卖家之家」,很多供应商之前看好跨境电商,给了合作的大卖账期支持,但现在都收不回来,哀鸿一片。特别是一些大卖之前对市场前景过于乐观,动用了资金杠杆进行囤货备货,一旦店面被封,或者销售乏力,现金流几乎就干涸了,几乎难以偿还货款。

卖家1
“我身边有一位朋友的电子厂,今年因被欠款,损失了两百多万元。”
“福建有数家龙头家具工厂,每家至少都被拖欠数百万的货款。”

卖家2
从今年五六月份以来,这样的坏消息可谓声声而入,让供应商与跨境电商合作顾虑重重。“大家开始对‘深圳大卖’敬而远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圈内人士介绍,很多深圳卖家走的是快进快出,强运营和规模取胜的模式,有点偏向之前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打法。在前几年的市场背景下,依靠这股野蛮生长的蛮劲,崛起了不少年营业收入超过数十亿到上百亿的大卖。但这些大卖摊子铺得太大,自身经营风险在今年可谓充分暴露。同时,很多大卖因为销量巨大、稳定下单,也往往挟规模优势以令供应商,要求账期长、单价低,将很多运营风险实际上转嫁给供应商了。
同时,环球易购、执御等曾经的明星企业,两年来处理供应商欠款的态度和做法,也让供应商们普遍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感。“现在大家普遍对账期比较反感,宁愿少赚点要现款,落袋为安,要账期的一律不做。”一位广州的服装供应商说,2020年之前其实很多工厂并不是很热心与跨境电商合作,外贸工厂习惯了大批量成规模生产,而跨境电商的单子特点则是小批量高频次,让工厂觉得又没大的赚头又麻烦。但2020年疫情爆发以后,大家都在找出路,开始主动拥抱跨境电商,经过这一年的折腾,自己对跨境电商热情开始有点消退。
05
供应商开始分化
面对跨境电商有人打退堂鼓,有人趋于保守,也有人依然看好跨境电商的长期发展,反而在加大合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