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海亿观网
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在国庆节前的一天,赛维IPO处于“中止”状态。这是继今年4月1日“中止”之后的第二次“中止”。两次“中止”的原因是一样的,都是“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依照程序,更新财务资料之后,IPO程序将可以重启。 此事对于赛维是否能够最终上市,起不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无论如何,这对于不断努力奔赴上市的团队来说,依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要证明自己上市的可能性,除了“秀肌肉”之外,更应该跟已经上市的同行进行对比。为此,在招股说明书里,赛维与三家已上市的同行进行了“2020年经营数据大比拼”,评估了其上市的可能性:安克创新营收约93.52亿元,净利润约为8.94亿元;安克创新为行业之翘楚,无论在营收和净利方面,都是赛维的2倍左右,但在增长率方面,赛维远超安克创新。星徽股份与其营收接近,仅3亿左右的差异,但赛维的利润反而多出了两倍多。(4.5亿:2.27亿)。与去年上市的晨北科技相比,赛维似乎又有优势,在营收(52.53亿:24.07亿)和净利润(4.5亿:3.77亿 )方面,双双超越。
由此来看,在2020年关键经营指标的对比中,赛维至少在中游或中上水平,其成功上市,具有一定的根基。当然,从赛维经营数据曲线来看,其未来也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从2017年到2020年的四年里,赛维的利润增长,如坐直升飞机一般,短时间内腾空而起。2017年巨亏6598.27万元,到2018年缩减亏损(-663.3万元)。2019年终于扭亏为盈,但净利润也仅有5410万元。然而,到了2020年,一年内净利润陡然上升到4.5亿元,增长率达733.3%2020年,是一个特殊之年,疫情爆发后催生的“宅经济行情”,让亚马逊等一众电商平台和卖家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赛维的净利润也跟着从5410.8万飙升至4.5亿,一定程度上也受益于“宅经济”的东风。然而,随着疫苗普及,甚至口服药的出现,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宅经济”的市场份额回归原有常态,电商流量也必然要回归常态。因此,如果赛维经营业绩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对于上市依然有一定压力。
当然,赛维从2018年的亏损,到后面转为盈利,很大原因是砍掉了冗余业务和店铺,坚实地踏上“品牌化”道路有关。在2018年开始,赛维大幅精简运营团队,员工人数从 2017 年末的 2674 人优化到 2018 年末的 1953 人,并将重心放在“增强老品牌的溢价能力和影响力,同时以新品牌进军新品类、新市场”经过一系列的自我矫正和迭代升级之后,这一布局确实颇有成效。目前,赛维构建了覆盖服饰配饰、百货家居、运动娱乐等品类的品牌矩阵。其中,32 个品牌营收过千万,其中,家居服品牌 Ekouaer、男装品牌 Coofandy、内衣品牌 Avidlove、 运动器材品牌 ANCHEER 等 13 个品牌,营业收入均过亿。
这对于成立于2012年,以50万元作为起步资金来说的赛维,已属相当不易。相对于暂时的营收和净利暴增,对于赛维来说,品牌才是重要的根基。不过,话又说回来,赛维的品牌根基,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亚马逊这一单一渠道上的,这又为它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2020年,赛维B2C零售业务占总营收的94.24%,单单亚马逊这个渠道的收入,占总营收70.12%。去年上市的晨北科技,对亚马逊的依赖更为严重,其96%的营收来自亚马逊,达3.35亿美元(合21.69亿人民币) 。而安克创新线上B2C业务方面(占总营收七成),从亚马逊上获得的收入占比高达96.29%(2019年)。在今年5月以来的亚马逊封号潮中,通拓、有棵树等一干几十亿级、百亿级的超级卖家纷纷中招。这是严重依赖亚马逊,尤其是在亚马逊上多帐号、多店铺运营的结果。赛维在品牌化的过程中,砍削掉一些店铺,但目前在亚马逊上的店铺依然为数众多。为了打造大品牌矩阵,发展多元化业务,赛维在各电商平台开立了大量店铺,且这些店铺在早期用员工、高管以及其他第三人的身份去注册的,存在很大的风险。一位深圳店铺服务商告诉《蓝海亿观网egainnews》,其通过“合法维持公司基本运作+法人随时配合”的方式,为许多卖家提供了海量的店铺。三方都签署了“代运营”“信息授权承诺书”等协议文件,规避了大部分法律风险,但有违反亚马逊“一公司一店铺”的原则,也存在巨大的风险。为此,在上市之前,赛维专门设立了一批新公司,用来承接店铺。这些店铺公司从2018年的384家,增加到2020年的826家。目前,赛维在漳州、泉州、长沙、东莞、苏州等全国各地设立了大量子公司。不过,有一个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赛维的“店铺公司”虽然在增加,但是在“品牌化”的过程中,大量精简店铺,从2018年的2361家,精简到2019年的1405家,其中亚马逊店铺为661家。用实控公司开立多家店铺,并非赛维一家如此。这在跨境电商行业非常普遍。即便高度精品化、品牌化的安克创新,也至少用了6家子公司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开立店铺。有棵树更是店铺之王,总店铺数量超3553家。 不过,相比赛维的661家亚马逊店铺,有棵树仅有284家亚马逊店铺。此外,易佰网络、通拓科技、百伦科技等大卖家也采取了多帐号运营的模式。由此看来,当跨境电商卖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多帐号运营是必然,否则无法承载足够的交易额和品牌矩阵。然而,亚马逊原则上禁止一家公司运营多个店铺,并频繁通过“关联审查”的方式,检索“同一卖家是否开立两个以上的账户”,一经发现就将多余的店铺甚至全部店铺关闭。 为此,包括赛维、以及同样正在冲刺IPO的三态电子,都通过设立全资子公司的方式,将原来由第三人持有的店铺收购过来。然而,收购成子公司,通过子公司来承接这些帐号(店铺),就安全了吗?赛维认为,Amazon 等主要电商平台基本只针对“同一主体直接拥有多个账户”的情况进行管控,并未明确限制“同一主体通过其控制的其他主体,从而间接控制多个账户并开设多个网络店铺的多账号开店经营行为”。不过,亚马逊等第三方平台从未正式确认过,通过多个子公司间接持有不同品类店铺具有合规性。在这方面,同样正在冲刺IPO的三态电子相对保守一些。在招股说明书风险提示中,三态电子认为,如果亚马逊认定通过多个子公司持有不同店铺“不具有合理的商业理由”,可能导致“店铺被限制甚至停用。”
实际上,亚马逊禁止多账号运营的初衷,是希望所有卖家在一个店铺上“精耕细作”,卖好产品,服务好买家。如果卖家有多个帐号,往往会起“异心”,用一部分店铺其试探红线,违规操作,快进快出捞钱,即便阵亡一批帐号,还有一批,导致用户体验下降,平台生态恶化。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亚马逊依然会严厉打击多帐号运营。一个母公司持有众多帐号,虽然公司法人不一样,持股比例也不同,但最大的利益方归为一个主体,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的多帐号运营。”在今年5月的大封号潮中,亚马逊批量封掉了一批中国大卖家的账户,似乎有清理冗余之嫌。当然,在此次封号潮中,在通拓、有棵树等大卖家纷纷中招之际,未见赛维店铺被封。因此,从另一角度来说,亚马逊似乎对稳健经营的多帐号大卖家抱有一定的宽容度。但不管如何,被封帐号,对于大部分亚马逊卖家来说是常见之事,尤其是店铺多了之后,可能在一些小细节方面会“踩坑”。比如在2019年,赛维就因为一些店铺被关闭,导致49.2万元逾期未收回。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多店铺也提高了抗击风险的能力。赛维的店铺,分属于服饰配饰、百货家居、运动娱乐、数码汽摩等,且很多已经实现了稳健的品牌化运作,一般来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亚马逊对于稳健型的卖家,总体上持较为宽容的态度。也希望在上市的当口,赛维的店铺安全无虞。<section style="padding-right: 0em; padding-left: 0em; margin-top: -2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footer>文章内容由作者创作,作者负责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出海易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作者和/或本网站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chuhaiyi@baidu.com,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文章来源:蓝海亿观,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出海易立场。</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