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亚马逊在该通告确认,站内秒杀,站内Coupon,Amazon social media code等,都是亚马逊官方自己推出的促销打折活动,这都不是违规的。违规的是,通过站外大规模的折扣,吸引顾客到站内购买,但是在亚马逊站内却没有任何促销活动的痕迹。即卖家在站外热热闹闹得推打折促销,但在站内的listing上却没有显示折扣。毫无疑问,这是严重违规的,被亚马逊认为是操作搜索排名。说直白一些,你卖家要在站外搞低价,站内也要搞。原文大致意思是“We welcome and encourage coupons, discounts, deals etc.—but only when those incentives are part of the product offer made in our store. ”除了这一方式,亚马逊禁止几种站外故意操纵搜索排名的具体行为,比如:two-steps URL(二次跳转超链),Super URL(超级链接), funnels(着陆页矩阵), treasure hunts(寻宝模式),以及上文中提到的search-find-buy(人工引导的搜索,寻找购买模式),等等。亚马逊打击操纵价格和排名,其实不是新鲜事,一直以来,亚马逊都坚持这一政策。本次新的卖家行为准则,很大的重心是对“不合理低价”的行为、尤其是头部垄断性卖家的管控。▌亚马逊对头部垄断卖家的矛盾心理对卖家来说,畏惧竞争对手太强大,还是情有可原。但是,对亚马逊来说,一旦察觉卖家苗头不对,直接封号不就行了?为何需要如此“三令五申”?事实上,对于头部卖家、头部销售渠道的垄断,大部分平台都有一定的矛盾心理。比如,近期双十一,淘宝头部主播李佳琦和薇娅联手抵制欧莱雅,让作为产品供应端的国际大品牌都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对于淘宝来说,这却是喜忧参半的事情。一方面,作为扶植两大主播的平台,淘宝从主播影响力中获得了大量的利益,比如对流量的粘性增强,比如双十一的销售数据得以保证。但另一方面,当主播成长到足以撼动大企业的时候,距离脱离平台掌控也不远了。事实上,李佳琦曾因淘宝直播流量瓶颈问题,在抖音上发布过多个视频,间接逼迫淘宝给予他一级主播的流量待遇。可以说,具备了“说走就走”能力的主播,已经对淘宝平台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淘宝不得不谨慎对待。亚马逊作为世界级电商平台龙头,自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事实上,亚马逊已经初具头部集中效应。根据Marketplace Pulse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亚马逊3.88万卖家,贡献了50%的产品评论数量。而末尾的130.33万卖家贡献的评论数量,只占据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