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卖通迅速吹响了“平台升级”和“淘汰冗余”的号角。速卖通将对新老卖家进行“年度销售额考核”,清退一批销售额偏低的卖家。与此同时,速卖通将关闭个体工商户入驻的口子,还将清退一批铺货、抄款、更款的卖家,限制卖家发布商品数量,杜绝铺货。可以说,速卖通举起了大刀,痛下决心砍削冗余,努力摆脱“廉价化”的形象,向“精细化”、“品牌化”、“天猫化”的方向转变。“廉价”的沉重标签,速卖通已经背负得太久了,也让其步履蹒跚,缓步前行。 一位留英品牌观察人士告诉亿观先生,在许多欧洲人看来,无论是亚马逊、eBay,还是速卖通,基本是一个购买日常用品而非品牌商品的“杂货平台”,而速卖通又处在这一“鄙视链”的最底端。它可能着急着摆脱这一形象。路透社报道称,速卖通曾邀请Mango、Benetton及Cortefiel等本土品牌入驻,但遭到了这些品牌的拒绝。理由是,速卖通上面卖得的廉价商品太多了。2016年,当时速卖通总经理沈涤凡说,速卖通“离真正的品牌化还有距离”。 五六年后的今天,速卖通面临同样的困境。在亚马逊大封号之后,一批中国卖家不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开始做起了速卖通,尤其是深圳一批头部卖家的进入,为速卖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速卖通再次加大升级力度,还有可能是速卖通手握更多优质商家后,有了“淘汰”一部分小卖家的资本,深圳一位跨境电商观察人士表示。该人士称, 鸟尽弓藏的形容,或许不太准确,但基本可以反映一些现实。很多平台在发展起初,以宽松的条件吸引大量卖家入驻,甚至为了起量,对于一些擦边球的甚至违规的卖家,也较为宽容。等平台成熟之后,就会进行一些“低质量卖家”进行清理,将流量和资源,更加集中地分配给知名品牌和头部卖家。”在速卖通一系列的新政下,今后,成交额低的卖家没有机会在它上面开店了,铺货型卖家也会遭到其清理。2021年11月,速卖通对更新了关于“大服饰行业”新卖家招商公告,对新卖家提高了要求。重点招募四类卖家,对年成交额流水,都作了较高的要求:定向招募跨境品牌,或非定向招募品牌,年成交额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优先;总体来说,速卖通应该以“大服装行业”做试点,开始严格审核新入驻卖家的资质。那就是从12月15日起,速卖通将关闭个体工商户入驻平台的入口。“两拳”下来,几乎是锁死了卖家的入驻条件。没有体量或者实力的新卖家,基本不太可能申请到店铺了。12月份,速卖通通过了一项商家年度销售额考核标准,把运营能力不行的,不“上心”的卖家清退出平台。在考核标准方面,以“大服饰类目”为例,开店2年以上的老卖家,年成交额要达到1万美元以上;1-2年的卖家,成交额要在5000美元以上。一些被清退卖家苦不堪言,苦苦寻求“200万流水”的账单,试图作为满足“新条件的新卖家”,再度入驻速卖通。这些卖家急于寻找“200万元流水”,是因为速卖通11月的“新卖家招商能力认证公告”中认定,最低一等的“普通贸易商”,要200万销售额才“优先考虑”。不到200万流水,虽然没有明确拒绝,但实际上潜台词很明显,200万是个坎,上不去,想要申请入驻难度很大。在这种背景下,有不少服务商迅速行动,推出“代开店铺”的服务,提供200万流水资料。目前店铺要求“重新实名认证”,买店铺、借他人身份资料开的店铺,预计要遭遇一波大清洗。除了对新卖家入驻标准提高要求、清退一批低销售额的卖家之外,为了杜绝粗放式铺货,速卖通又限制了商品发布数量。无类目、行业特殊规定的,商家商品发布数量限定在3000以内 。对于接发和发套行业,速卖通限制得更死,金银牌店铺可发布300,普通店铺则为200。此举意图很明显,即通过对产品发布数量的严格控制,来杜绝卖家通过铺货获取大量的成交额,忽略单品质量及运营能力的做法。一位速卖通“小二”反馈,现阶段速卖通更愿意接受拥有较强专业跨境供给、原创开发能力、供应链优势及较高服务品质的卖家。对于速卖通一系列的高压重拳,广大卖家感受各有不同。对于一些已经“上路”了卖家来说,速卖通清退低标准并不高。长沙玩具卖家英子对《蓝海亿观egainnews》说,玩具类目1万美元的清退标准,门槛很低,对她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而对于一些多店铺运营的卖家以及一些兼职卖家来说,部分低销售额店铺,将面临清退的局面。此外,一些大铺货的卖家,抄款、跟款的卖家,也将受到打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净化平台环境,有利于推动精细化运营卖家的发展。但话又说回来,速卖通品牌化,天猫化之后,必然会大力邀请品牌商家入驻,并将流量以更集中的方式倾斜在这些头部卖家上,这将导致中小卖家与头部卖家产生激烈的“存量搏杀”。那些没有产品优势、资金优势的中小卖家的生存空间,将受到进一步的压缩。早在2015年3月,天猫实行更严格的商家准入制度,从原来的申请制,改为为定向邀请。一些类目商家入驻标准,已经提高到注册资金500万元,且必须是一般纳税人资格。这样一来,把实力较弱的品牌和中小卖家拒之门外。接着,天猫推出“ 天猫战略伙伴”项目,着重邀请知名品牌入驻。为了“照顾”这些品牌,天猫提供了一系列的优待资源和流量扶持,包括提供日常类目、聚划算、一日一品牌、重点showcase、会员、大型活动等多个维度的营销资源。与此同时,天猫小二重点跟进这些品牌商,为他们提供“贴心服务”,而这些资源和服务,普通品牌和中小商家是没有机会获得的。毫无疑问,天猫的升级,不可避免地让中小品牌和商家成为了牺牲品。甚至由于天猫过度照顾品牌商的感受,以致于引发了淘宝中小卖家与天猫品牌之间的冲突。据电商老兵斗牛士的早些年的消息,因不满意“天猫吸取淘宝C店的流量”,“删掉大量宝贝”等措施,曾有数千名淘宝中小卖家齐聚QT语音房间组团攻击大卖家,包括韩都衣舍、优衣库、尚品宅配等多家天猫知名大卖家遭受攻击,热销款商品恶意拍下,商铺直通车广告遭受攻击。而早在2011年,淘宝小卖家也曾发起了“10月围城”。
(电商老兵斗牛士截图)虽然淘宝与天猫商城表面上是分离两个体系,但天猫为了扶持天猫品牌,不可避免地跨过“边界”,动了淘宝小卖家的奶酪。鉴于速卖通这几年一直邀请国际品牌入驻而遭到挫折,不排除它会跟天猫一样,“动用中小卖家的奶酪”,为这些头部品牌提供特殊的“营养输送”以及“集中的流量再分配”。当然,话又说回来,速卖通在引入外部品牌的同时,也会大力扶持“速卖通”的原生品牌,一如天猫扶植和培养了韩都衣舍、御泥坊、三只松鼠、韩后、十月妈咪、阿芙、小狗电器等原生的天猫品牌。正如长沙卖家英子相信的那样,只要卖得好,就会得到平台的扶持。速卖通“天猫化”,“品质化”的道路上布满荆棘,也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了,。照搬天猫成功的经验,在速卖通前期的实践中效果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