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到了,许多大卖家都在向员工发放年终奖,以鼓励员工在新的一年更高效地工作。在前两三年,跨境电商行情大涨之际,各大卖家给员工发放了巨额奖金。深圳华南城大卖家傲基曾给员工发放了200万年终奖,并以特斯拉汽车作为实物奖品;通拓也给业绩最好的部门,奖励200万;许多中等规模的跨境公司的员工,也经常晒出几十万元不等的奖金。一位做了4年亚马逊的深圳卖家透露,今年的销售额,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二,而利润被砍掉一半。原指望旺季可以翻身,但现在看来基本没有希望了。福建卖家李宏明显感到,2021年的竞争明显激烈了很多。一些曾经没有什么同行做的产品,2021年里突然“围”过来许多对手,紧贴着他打价格战,结果这一批卖了好几年的产品,也几乎无生意可做了。卖家们普遍认为,低价竞争、物流天价、时效不稳定、无休止的爆仓延迟、库容限制、VAT、物流时效、退货等,都是导致行情变差的因素。据一定范围的统计,今年营收比去年较低的卖家,接近50%,大约不到10%的卖家与去年持平,其余部分卖家实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跨境电商公司能够给员工发的年终奖,也大幅度缩水了。虽然如此,一些卖家依然逆势增长,深圳家易佰网络就是其中一个,预计其核心团队将领到大额奖金。据母公司华凯创意的公告披露,易佰网络预计2021全年收入约为47亿元,预计净利润在 2.10-2.30 亿元之间。根据之前易佰网络和华凯创意签下的对赌协议显示,2019、2020、2021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对赌协议。易佰的核心团队可以得到超额部分的奖励,预计有6000多万-7000万了。但随着监管不断完善,发放奖金必须依法合规,否则稍有不慎,可能会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近日,大卖家跨境通就因为子公司帕拓逊发奖金这件事情,被监管部门点名并责令改正。据跨境通公告显示,帕拓逊在2020年以签署《管理服务合同》的形式,向董事长兼总经理邓少炜,以及董事刘永成,发放高额税前奖金。此举招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山西监管局的警示和下发整改令。当然,导致收到警示函的,不仅仅只有这一项内容,还包括跨境通旗下子公司环球易购一系列“虚假处理库存”行为。据跨境通此前公告显示,2020年,环球易购将44.24亿元往来款项转入库存。为了消化这些虚增的库存,环球易购对其中26.45亿元库存进行虚假核销,剩余17.79亿元则虚增到2020年营业成本上。其中这笔17.79亿元营业成本,环球易购是通过子公司香港环球进行的。这就导致了香港环球的库存处理账目中,未能提供原始票据。目前,跨境通只是接到责令改正的通知,已经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跨境通的情况再次让我们看到,部分跨境电商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巨大漏洞,这些漏洞会在不经意的某个时刻,成为引爆公司的“定时炸弹”。有棵树母公司天泽信息过往的公告显示,实控人肖四清曾以预付采购款的方式,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5001万元,于2021年2月19日还清。肖四清在还清款项之余,还额外支付了占用资金期间的利息,约319.73万元。由此可见,天泽信息及有棵树,在资金管理上也存在不规范的情况。该事件也引起了证监会的关注,并发函质询。若只是如同有棵树这样的不规范操作,也还在可控范围内。12月中旬,在知名主播薇娅爆出偷税漏税6.43亿元,被查处13.41亿元罚款之际,杭州一家跨境电商企业也被查出存在偷税漏税的事实。有人向杭州市水务局第一稽查局匿名举报,杭州某跨境电商企业,通过设置内外两套账的方式,隐瞒收入。受到举报后,稽查局立刻组织调查,突击了该公司的办公地点。该公司财务人员面对突如其来的检查,试图以“断电”“转移记账资料”等方式拖延、阻拦检查。最终,检查组在果决行动中,依然截获了一个U盘,其中存有举报信提及的涉案资料,以及“内账”“外账”两套完整的报表。在对比该公司两套账的差异,以及公司电脑上速卖通、亚马逊等6个平台的14个店铺销售记录后,检查组确定该公司确实存在隐瞒收入的情况。用以应对检查的“外账”收入,与内部记录的“内账”收入差,刚好符合这些店铺的销售情况。再结合前期举报人提供的举报及信息,以及网络上有关该公司的新闻报道情况,检查组收集到完整的证据链。最终,该公司被依法追缴所欠税款及滞纳金,共计210万元。在明面上,许多公司会跟合作方签订一份用于报税,及应对检查的“外账”合同,实际交易金额,则会被记录在用于企业内部核算的“内账”中。合作方一般也愿意配合跨境电商公司进行这种操作,采购方上报的采购量小,那么供货方的营业收入也就小了,需要缴交的税金也少。而采购方因为明面上的采购量少了,销售数据上,自然可以跟着下调,配合采购数据,也能达到少缴税的目的。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通过虚报采购及销售额,来获得补贴。尤其是目前政府对外贸出口有退税,对高新企业有补贴等等。具体情况,根据不同需求而定。但其本质,都是企业为了少缴税,或者“骗补骗退”,在“账”上做手脚。这种情况,在税务系统还处在“金税三期”的时候,仍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如今税务系统升级到“金税四期”之后,这套手段已经近乎失效。“金税三期”能实现“票据统一”,开票方与收票方的税务数据必须完全一致。这就杜绝了以前有些企业通过“购买发票”来“滥竽充数”的可能性。但也有“避税”的方法,就如同上述跨境企业一样,通过“多套账”方式来偷逃漏税。只要开票方和收票方的明面账目报税都没问题,那么双方就一起能实现“避税”。但到了“金税四期”,多套账就显得不够用了。因为金税四期除了涉及税务相关数据外,还涉及到“非税”业务。比如,通过大数据对比行业整体利润和成本等,对某个企业上报的财务数据进行核查分析。一旦某个企业利润数据、成本数据等有明显偏差,税务系统就会向税局发出警告,税务工作人员就可以依据系统警告“顺藤摸瓜”。那企业能不能“多开卡,少报税”?也不行。因为升级后的金税四期跟各部位、银行之间的数据是相互打通的。卖家有多少张银行卡?企业内部人员的收款账号、收款数据如何?金税四期都能一清二楚,甚至比本人还清楚。卖家想要通过“隐匿收入”的手法偷逃漏税,也变得不现实了。因此,在金税四期系统强大的监管力度下,卖家任何账目上的瑕疵,都会被放大,真的有问题,必然会对企业信誉造成严重打击。在此,我们呼吁卖家朋友们赶紧加强税务管理,让财税合规化。别让财务健康,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亿观资讯报道组)